【气候特点】
温度:平均气温21.7℃,比历年平均值低0.5℃,年极端最高气温37.1℃,出现在8月9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4℃,出现在12月29日,北部山区出现霜冻,局部有冰冻。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15天,日极端最低气温≤5℃天数3天。
日照:年日照时数略少,年日照总时数1848.5小时,比历年同期少165.9小时。其中:3、6、7、10月偏多,余偏少,4月份日照时数只有50.5小时,与历年同期比少58.3小时。
雨量:年雨量2181.4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455.4毫米。主要降水量集中于4、5、6、7、8、9、11、12月。明显偏少月份有1、2、10月。2013年日最大降水量108.8毫米,出现于9月22日。
【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
1、台风及暴雨:
6月: 22-25日受登陆海南的热带风暴“贝碧嘉”环流以及西南季风先后影响,我市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
7月:受超强台风“苏力”13日登陆福建后的残余环流及之后北上的季风云系影响,14-15日,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降水。市三防办的灾情报告显示, 我市潮安县有14个乡镇0.4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245人,倒塌房屋7间,农作物受灾1.12千公顷,水产养殖损失0.07千公顷,工矿企业停产24个,损坏堤防2处35米,损坏护岸8处,损坏灌溉设施42处,损坏水电站1座。直接经济损失1246万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560万元。
8月:(1)受强台风“尤特”14日登陆阳西后的残余环流及强烈的季风云系共同影响, 14-18日,我市持续出现强降水,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市三防办的灾情报告显示, “尤特”带来的强降雨雨势较长、强度大,使潮安县西山溪流域山洪暴发,水位快速上涨,出现超警戒洪水,3宗小型水库超汛限水位。同时造成该县凤塘、登塘、古巷、沙溪等镇部分地区内涝积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浸,交通中断,工矿企业停产、水利设施受损。据市三防统计,潮安县有11个镇4.046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5616人,倒塌房屋11间,农作物受灾0.814千公顷,交通公路中断6条,停产工矿企业66家,损坏堤围3处45米,损坏护岸25处,损坏灌溉设施35处,损坏机电井26眼。直接经济损失4081万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955万元。
受强西南季风的影响,16日20时到18日08时,我市潮安、市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降水由于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造成我市潮安县、枫溪区部分地区积水内涝,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厂矿企业受浸,农作物受浸,交通中断,水利设施受损。据市三防办统计,全市有2县(区)14个镇4.77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3670人,倒塌房屋15间,农作物受灾1.974千公顷,公路中断20条次,停产工矿企业363家,损坏堤围2处30米,冲毁塘坝4座,损坏灌溉设施25处,损坏机电井8眼。直接经济损失6882万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355万元。
(2)受强热带风暴“潭美”登陆福建后西行的残余环流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23-24日,我市普降大到暴雨。
9月:受9月22日19时登陆汕尾市沿海地区的1319号超强台风“天兔”影响,我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出现严重灾情。据市三防办统计,截止23日16时,全市有4个县(区)54个镇75.67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紧急转移安置2.775万人,倒塌房屋667间。农作物受灾14.8449千公顷,折断倒伏路树4420棵,水产养殖损失2.0827公顷、受损渔船917艘;停产工矿企业5236个,铁路中断1条次,公路中断40条次,通讯中断262条次,受灾移动基站220个,受损通信线路356千米、折断线杆886根;供电中断385条次,损坏变压器台3座,折断电杆786根,损坏供电线路43千米通信;损坏小型水库4座,损坏堤围74处13.96千米、堤围决口232处7.07千米,损坏护岸31处,冲毁塘坝33座,损坏水闸24座,损坏灌溉设施227处。全市直接经济损失20.254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1.0084亿元。
2、强对流
3月: 26-28日,受切变线影响,我市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局部地区伴有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3月28日12时许,我市潮安县古巷镇遭受龙卷风袭击,据三防部门的灾情统计,此次灾害造成8家企业受灾,厂房损坏,生产设施受损等,直接经济损失1300多万元,但没有接到人员伤亡情况。
4月:上旬,受暖湿西南急流、切变线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我市出现6天持续性的降水过程,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5月:16日以来,受高空槽和切变线共同影响,我市接连遭受四场强降雨袭击,并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截止22日14时,全市累计有3个县(区)31个镇6.870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234人,倒塌房屋62间,农作物受灾6.928千公顷,水产养殖损失0.22千公顷;停产工矿企业4个;损坏水闸3座,损坏水陂7座,损坏护岸7处,损坏灌溉设施149处。直接经济损失1.752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0.1034亿元。
3、干旱
1-2月:降水量明显偏少,但人们的生活影响不大,也没有收到灾情统计。
4、低温寒害
1月:降水偏少,气温正常,中旬后期,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气温明显下降,早晚气温较低;下旬前期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市出现小雨的降水过程,气温明显下降。但人们的生活影响不大,也没有收到灾情统计。
2月:7-9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气温明显下降,并有小雨降水,但人们的生活影响不大。
3月: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市大部地区降温明显,出现小雨降水,天气湿冷。但人们的生活影响不大,也没有收到灾情统计;
12月:14-18日,受冷空气和高空槽共同影响,我市出现了罕见的冬季持续中到大雨降水过程,伴随着强降水过程,各地气温持续下降,2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3.4℃,其中北部山区出现霜冻和冰冻。
5、高温
6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1-2日和19-20日出现全市性的持续高温天气;
8月: 8月我市降水偏多,气温略低,高温日数8天,受副高影响,上旬后期,我市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其中9日最高气温达37.1℃,为月内最高;8月生活方面:全市用电总高峰,给电力部门造成较大的压力。
【创新发展加快潮州气象现代化建设】
一是加强潮州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组织保障。贯彻落实(粤府办〔2012〕76号)精神,以政府为主导,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作、沟通,加快推进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在去年气象现代化工作基础上,市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实施气象民生项目;7月23日,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气象现代化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气象现代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致力解决制约气象发展的瓶颈问题,确保我市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同时落实“12121”应急气象电话平台建设和维护的财政资金,有效地推进了地方气象事业发展。
二是潮州市气象现代化基础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今年1月1日顺利完成潮州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搬迁工作,气象探测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业务平台正在建设。继续完善“平安山区”和“平安海洋”两个防灾减灾保障工程,努力实现“省内先进、粤东特色、潮州风格”的潮州气象现代化。
三是依法发展气象事业,不断改善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我市气象法制体系建设,积极贯彻《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潮州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防雷减灾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配合做好“网上政府”和“网上潮州”的行政审批平台建设工作,所有审批事项进入网上平台办理,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服务企业,提升潮州气象的形象。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气象现代化软实力。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在职人员学历层次和业务技术能力,全市气象部门现有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5人,研究生学历2人(在读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27人。开展市、县年轻干部交流锻炼,推进科研与业务结合,打造科技型部门形象。鼓励业务人员积极大胆地申报科研课题,对科技含量较高、可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科研课题进行立项,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课题《潮州市高温天气形成机理分析及其预报工具开发》荣获2012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潮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和潮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五是加强多部门联动与合作。不断加强与农林水、环保、国土、教育、公安、卫生、通信、文广新等部门的合作,与市国土资源局签署“平安山区”共建合作备忘录并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与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分别签署合作协议。
12月11日,市气象局与市环保局环境保护监测站签署了《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工作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提高我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的整体水平,建立双方长期合作机制,更好地为潮州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六是全面推进县级综合改革工作。为加快推进潮州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和履行基层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市气象局积极推进县级综合改革工作。通过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县局党组和机构,对岗位进行设置,组织县局参公人员参加由省气象局举办的任职培训及专门业务培训,确保参公管理工作平稳实施。
【完善气象应急服务体系】
一是气象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2013年市政府印发了《潮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纳入市政府专项应急预案体系,多次在市气象局召开应急专家会议,市气象局与市应急办联合开展 “四进”(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在城区300多个公交亭显示屏及遍布市区、乡镇、企业的250多个气象显示屏上发布气象、卫生、交通等应急知识宣传,按照天气特征,因地制宜发布气象科普宣传知识及防御指引。市气象局2009-2012连续四年荣获应急管理信息工作优秀单位。为规范突发事件(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健全气象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2013年市气象局分别与电信潮州分公司、移动潮州分公司、联通潮州分公司、潮州广播电视台签订《潮州市突发事件(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协议书》。
二是完善为农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一)开展多种农气观测,包括水稻、桑树、木棉和本地特色观测香蕉。每旬进行农情调查,春耕春播期间与市农业部门开展春播期服务会商,每周发布春耕春播专题,出现对农业有影响的气象灾害时及时发布气象专报,保障农业和粮食生产安全稳定;(二)继续推进显示屏、预警广播进下基层、进农村,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围绕用户需求,不断完善服务方式和发布手段,丰富服务产品。尽可能的解决农村气象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三)加强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工作;(四)气象观测覆盖全市各乡镇;(五)建立一支全市性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基本覆盖全市各村、镇、企业。
三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宣传与服务并举。在“3.23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周”等重要活动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防雷减灾、全球气候变化等相关气象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增强群众科学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的能力。3月5日,市气象局共青团参加市团委组织的“韩江生态环保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和讲解气象科普知识;5月10日,市气象局组织气象专家参加市减灾办在人民广场举办的“潮州市5.12防灾减灾知识现场咨询活动”。
【全力做好气象预报工作】
一是制定详细方案,提高决策气象服务针对性。制定《bet5365亚洲版2013年度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内容包括重大灾害预警、各时期服务重点、灾害性天气造成的主要影响、服务方式、对策以及重点服务单位等,并明确相关工作职责任务。规范决策气象服务业务流程,改进决策气象服务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综合性和时效性,为市委、市政府等决策部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多轨道气象信息服务。
二是做好节假日和大型活动专题气象保障服务。2013年初启动春运气象服务,发布总体趋势和每周天气预报;做好市人大、政协二会期间的气象服务工作;为2013 南国书香节暨第七届“书香潮州”全民读书节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工作。主动与各相关部门沟通,根据需求主动开展各种专题气象服务,做好高考、中考及节假日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三是增加气象服务方式。在“潮州天气”微博的基础上,2013年11月开通了“潮州天气”微信服务号,实现用户自助式获取常规天气预报、重要天气报告、专题气象预报、海岛港口天气预报、高速路口天气预报、气象预警信息、气象预警防御指引,全市范围内实况雨量、风向风速、气温等资料。不定期向用户推送专题天气预报,如春运天气、节假日天气等。
四是加强汛期的预警预报服务工作。(一)落实汛前的准备和检查工作。3月19日,市气象局检查组分别到市气象局观测站、饶平县局开展汛前业务综合大检查。专门召开市气象局班子会议和汛期领导小组会议,逐项落实整改,确保汛前准备工作的落实。(二)狠抓业务制度和业务流程的落实,以制度来加强管理,通过监督确保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确保在人员紧、天气复杂的情况下各项业务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三)密切监测,加强会商,准确预报,及时服务。在今年的每次重大灾害性过程中,市气象局领导亲临预报第一线靠前指挥,参与会商,对外发出的每一份天气报告把关,协调各项服务,主要领导主动向市政府领导汇报,全体业务人员克服人员紧的困难,连续作战。全体业务人员秉承“主动、准确、及时、科学、高效”的服务理念,切实采取各种针对性的预报服务措施。
今年共编发各类决策气象服务材料108期,其中重大气象信息快报34份,天气报告74份,联合市国土资源局发布地质灾害预警12次,发布预警信号70次,各种决策服务材料通过报送书面材料、传真、邮件、短信等方式进行服务。决策服务短信平台发布164余条,服务政府领导及防汛部门29.6万余人次。为市电视台、电台、日报等媒体提供天气稿件或接受采访近119次;更新天气微博1180次,利用气象短信、12121语音平台、显示屏、预警机、网站等发布手段,多渠道把最新天气信息传送到广大市民手中。2013年汛期共为广大市民发送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约1213.9万人次。市气象台全年综合预报质量排名居全省首位。
五是做好台风、突发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服务。进入汛期我市多次出现暴雨和强对流天气过程,5月19-22日暴雨过程、第11号台风 “尤特”及西南季风引发的强降水过程和19号强台风“天兔”给我市造成了较严重的风雨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
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19日到22日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雨到暴雨的降水,72小时全市平均雨量122.1毫米。此次过程市气象局启动暴雨Ⅲ级内部应急响应;同时与市国土资源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三级预警;此次暴雨灾害过程中提前发布预防指引,引导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单位及时疏散转移,将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益。这次过程市气象局共向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发布天气报告2份,强天气警报2次,预警信号22次,发送决策服务短信18053条。
“天兔”更是近十年来影响我市最严重的一次热带气旋过程。我市全体人员全力以赴,采取各种服务措施。(一)多方位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预警显示屏向广大公众发布台风信息,提醒全市人民及早做好防范措施;(二)实时跟踪“天兔”动态,及时更新“天兔”位置、路径、影响情况等,及时发布本地的各种预警信号,精心组织专家会商,与省气象台进行加密会商,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及时准确发布防台风消息;(三)加强部门联动,三防等相关单位根据市气象局发布的台风消息和防风建议,及时部署防御措施,为切实加强对海域安全、城区防涝、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等重点区域的安全防范提供信息保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将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市气象局业务科获得广东省气象局后汛期暨强台风“天兔”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市气象局刘祖健同志获得“天兔”气象服务先进个人。
六是与国土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013年5月市气象局与市国土资源局协商,重新修订《潮州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工作实施方案》。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业务的开展,为市政府有关部门部署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防御指引。今年5月19到22日受持续强降水影响,市气象局加强值班监测,在22日8时40分及时准确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2日下午我市部分地方出现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由于预报预警及时准确,有关人员得到及时转移安置,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七是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全市现有移动作业火箭架2套,作业工具车2辆,作业移动指挥系统1套,持证作业队伍30余人。为提高人工增雨作业能力,1月14日,市气象局举办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培训班,详细讲解了火箭实操要点,省人影中心专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现场点评。现场还对2套人影发射架进行年检。
【认真开展防雷安全检查工作】
一是加强防雷宣传工作,普及推广防雷减灾常识。雷电灾害是我市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2013年,市气象局重点开展了气象防雷知识的宣传活动,气象人员不定期讲授防雷避灾等气象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避险、自救、互救能力。7月9日,市气象局防雷中心接受潮州市电视台现场采访向广大市民宣传关于农村住宅如何防雷的知识;8月23日,市防雷所所长就近期我市频繁遭受雷击灾害天气情况接受潮州日报记者的采访,向广大市民宣传关于雷雨天气如何避雷的措施。
二是做好社会防雷安全管理。市气象局执法办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和宣传工作、行政许可防雷装置设计核准、防雷装置竣工验、雷电灾害的调查和上报,履行气象管理职能和安全管理等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防雷的社会依法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撑。加强执法检查力度,按照《广东省气象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2013年度广东省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区域防雷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粤气〔2013〕72号)文件要求,8月下旬联合市安监局等五部门开展排查整治全市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区域防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重大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10月底接受省级防雷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组复查。
三是开展转变机关作风活动,提高气象服务效能。按照《潮州市开展“机关作风转变年”活动方案》的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市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推动作风建设,为各专业用户和各级政府、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行政服务中心气象窗口开展“三个年”建设活动服务工作。4月份市气象局组成检查组,对行政审批事项工作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以提高气象行政审批的效率。积极做好网上行政审批和效能建设的有关工作,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将气象行政审批时间从20天缩短到10天。